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Yahoo房市觀察員 / 鄭ASH(資深房產媒體人)
現在有人下了斡旋,談定了交易,聽房仲說會幫喬貸款,結果時間到了,貸款不是要等排撥(排隊等撥款),就是成數不如當初預期,買間房子搞到違約危機火燒眉毛,最後房子沒買成,又失血賠掉斡旋賠掉違約金。
我就問:誰搞的?
結果,沒人敢認耶!央行、金管會、財政部三大財金部會都說「(我)並沒有要銀行限貸。」那為何賴清德要一邊幫央行緩頰「央行也說沒有限貸令」一邊又承認銀行「因應過當」?銀行又說沒有不貸款,只是房貸開辦手續費從案件計,每件5千到8千,變成低消5千,依總額算,可能本來貸2千萬收8千塊的開辦費,變成收到2萬元,手續費貴就算了,還有很高的風險是排撥不知道排到何年何月,真等到了,說不定還貸不滿你原本想要的七成。回過頭去怪房仲,房仲又把申貸人財務徵信的責任推給銀行…推來推去,難道最後購屋者要怪自己?
上路一年的新青安,單筆最高額度1000萬,施行期間,累積買賣轉移棟數35.3棟,比2016年單筆最高額度800萬的那次新青安,助購威力多了10.7萬棟,加上今年上半年股房雙漲,「怕再不買會更貴」,難怪大家瘋狂跟銀行調頭寸錢進房市,結果銀行能放貸的Quota,才7、8月就拉響逼近滿水位的紅色警報,很多申貸民眾甚至第二季尾就被銀行用「額度已經用光」、「建議明年再來貸」婉拒。先不說,好房不等人,對 「上車上到一半」,已經簽約下去等房貸到位的民眾來說,根本當場GG。
我是這麼認為:這次政府、銀行嘴巴上都沒說要搞限貸令,卻弄出史上最嚴苛的限貸風暴,等於是把實力不夠,搶新青安,和市場氣氛激到硬開槓桿上車的民眾,「請下車」。希望藉下半年這波「整頓」,讓今年宛如失速列車的房市,先緩緩。今年各別購屋人被「卡貸」請下車造成的損失,似乎成為了調整房市體質過程中的一次「出麻疹」。
房市因為新青安搬錢搬太兇造成的卡貸之亂,確實爆發民怨,這幾天府院已經出手「微調」,想滅火了。點出「3照顧1不再」的大方向:照顧名下無房的首購與核貸的新青安申貸戶、照顧都更危老案融資、照顧預售中建案順利交屋(明年上半年為止,銀行對大建商貸款額度限額不變,同時避免預售交屋碰上卡貸引爆違約風暴),最後「不再承做餘屋貸款」,也因為銀行不再借錢讓建商低成本把餘屋握在手上、有機會拉高房價,甚至排擠民眾貸款金額,屆時,建商手頭上的餘屋還會炙手可熱、奇貨可居嗎?或突然變成燙手山芋?最後這個「不再」對房價引發的後續效應,非常值得觀察。
回歸現實面,萬一碰上卡貸還能怎麼自救?首先,可以趕緊找找不受銀行法第72條之2有關「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限額規定的機構求救,比如農會、壽險公司,但要有心理準備,利率可以能較高,要有3%、4%的心理準備,不過貸得下來總比違約好。
如果不是完全貸不到,只是利率偏高、差個半成一成,能跟屋主商量一下最好,依據《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0項第12條所列,買家延遲交屋的責任,逾期需繳遲延利息這段,先多付一點利息緩一緩,同時間找其他銀行、壽險、農會體系,或者找親友「江湖救急」,把不足的差額先補上。最糟也要有違約的心理準備,跟屋主仲介好好協商看能否少付違約金,或對簿公堂看是否能酌減金額。畢竟,很有誠意要買,無奈銀行雨天收傘,拿「卡貸」風暴哭慘一下自己也是受害人,順便暗示屋主若要重新出售,按現在中古屋是卡貸重災區,要賣出恐怕還要拖上一段時間,不少屋主也不想再經歷一次賣屋的繁瑣過程,也怕買氣被卡貸瘋暴嚇跑,造成價格鬆動,讓屋主跟仲介多給一點時間讓你籌錢,卡貸族也許還能幫自己搏出一線生機。
◎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