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琪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6)日召開8月景氣動向記者會。(圖片來源/台經院)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6)日召開8月景氣動向記者會,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台灣景氣仍在復甦階段,經濟成長率約在4%,亞洲四小龍中最高,也較其他先進經濟體表現良好,雖然外銷出口是資通產品「一枝獨秀」,但「別人連一支都沒有」,如美歐日等表現皆低迷;內需表現也依然暢旺,所以整個景氣復甦情況並未太大變化。
至於央行大動作請國銀喝咖啡,下達不動產貸款減降令,並要求9月初提交改善量化報告,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暨研究員劉佩真認為,不排除央行將在9月理監事會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可能會有2套劇本,第1是擴大範圍,不僅限於六都,第2則為貸款成數再降。
再加上物價連3個月上升,孫明德表示,在美歐日等國物價逐漸緩和時,台灣物價卻緩緩上漲,9月央行理監事會議應該會思考該問題,加上央行對於房地產也有疑慮,央行前2季都有升息或類升息的動作,「這一季也不會出乎意外之外」。
營建業測驗點終結3連升,下半年不動產市場商辦優於住宅
7月營建業測驗點終結連三個月上揚態勢,劉佩真說明,主要來自於不動產當月份看法保守,對未來半年看法也較謹慎所致,雖然交屋潮帶動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增率仍有11.6%,但國內主要不動產仲介業者交易量相較於6月呈現略微降溫態勢;另外,央行6月提出第六波信用管制,政府也嚴查「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違規的情況,對短期交易頻繁的投機者有一定的影響。
7月製造業與服務業測驗點變動幅度有限,故研判製造業與服務業對景氣看法與上月相比維持不變,營建業則終止連續三個月上揚態勢而轉為下滑。孫明德表示,營建業下滑較多,與政府一連串房地產措施有關,總體而言,台灣景氣並未有太大變動。(圖片來源/台經院)
展望未來,劉佩真表示,房市已逐漸表現出謹慎態勢,受到地緣政治干擾,如中東局勢、美國大選等,以及股市震盪情況、買賣雙方對於價格認知差距又形成擴大,央行近期針對國內銀行發出「減降令」也有影響。
此外,劉也指出,近期不動產集中度、不動產放款平均比例和銀行房貸餘額皆位居高點,不排除央行在9月份會有其他動作,因此在不動產的住宅部分會相對保守;整體來說,下半年商用不動產會優於住宅市場,主要受半導體與人工智慧帶動效果,且8月即將解禁的台商回流資金,規模約有4百億,流到商辦機會大於住宅,因此下半年住宅市場,會處於「量縮、價維持高檔盤整」。
不排除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關注物價、房地產
劉佩真表示,從去年8月份推出新青安後,大環境對房市都利多,直到今年6月都是「價量齊揚」,包含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比例和國銀房貸餘額,都可看出銀行端放款這時間都集中在不動產,相關主管單位如果能讓部分放款進行分散,一方面可以降低風險,也能讓過去礙於銀行端放款偏愛房地產使貸款受阻的中小企業,之後獲得資金挹注會更加容易。
至於央行下個月的理監事會議有無機會祭出更嚴格的管制?
劉佩真坦言,以目前央行動作來看,「的確機率是有的」,第7次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方向可能會在管制範圍上擴大(將不限六都),成數上也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從7成降低到6成,此為市場上認為較有可能的2作法。
另外,台灣物價則已連3月上揚,孫明德坦言,央行不只需要關注房地產,也該關心物價,因為美歐日等物價逐漸緩和時,台灣物價卻緩緩上漲,9月央行理監事會議應該會思考該問題。
對於央行來說,孫明德說,決定利率政策一定要考慮3件事,物價、經濟成長率以及台美利差,物價仍在持續上升,加上央行對於房地產也有疑慮,央行前2季都有升息或類升息的動作,「這一季也不會出乎意外之外」,應該還是會有所的動作。
下半年製造業持續復甦,不動產、金融等服務業需「居高思危」
至於總體經濟部分,孫明德表示,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GDP預測皆未有太大變動;另外,以美商鄧白氏調查的全球器也景氣看法,樂觀指數從Q3大幅跳升,原因主要有2,地緣戰爭,如烏俄、以阿等並未有擴大趨勢,以及供應鏈連續性問題逐漸解決,物流恢復供應,他認為,近期外界所述的景氣發生變化,其實只是為股市波動找理由,其實全球景氣並未有太大變動。
若以全球產業別來看,孫明德指出,對景氣較樂觀的產業幾乎都脫不了製造業,尤其紡織業更是出乎意料地樂觀;而表現較弱的為服務業,尤其是不動產,台灣近2天才有新出台的政策,然歐美、日韓和香港等地,皆有高利率問題,「全世界不動產其實不景氣一陣子了」,他做出結論,下半年製造業將逐漸復甦,服務業則要居高思危,特別是不動產與金融業。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認為,美國景氣軟著陸機率較大,9月篤定將降息,但頻率、幅度恐不及外界樂觀,聯準會利率調整頻率會偏慢,美國整體勞動供需依舊是需求高於供給。(圖片來源/台經院)
傳產受中日影響持續低迷,鋼鐵業「上瘦下肥」政府須思考因應對策
若轉向觀察台灣經濟狀況,孫明德分析,若以美金計算,前7月台灣出口狀況良好,出口成長10%,以汽車著名的日本、德國則皆為貿易逆差,主要與汽、柴油車遇到中國強烈競爭,電動車又跟不上全球進步步調導致,需要注意該兩國在未來經濟可能會有更大隱憂。
「台灣不賣汽車,台灣賣AI伺服器」孫明德表示,前7月資通產品依舊「一枝獨秀」,2年內占比從15%提升到如今的28.5%,供應鏈轉移因素讓其與電子零組件此消彼長。
傳產出口還在低迷,孫明德表示,主要遇到2問題,首先是中國生產過剩,使台灣與東南亞的鋼鐵石化都受波及,再來是日圓貶值,主要由機械、汽車業受波及,且不只台灣,根據台經院研究,泰國10年來汽車生產最高峰1年有240萬台,去年僅剩140萬台,主要就是受日圓貶值影響,日商直接改從本土出貨。簡單來說,全世界最強的生產國家-中、日,前者靠做很多贏、後者靠貶值贏。
孫明德接著表示,傳統產業復甦緩慢,只有2021年好過,等同好1年壞3年,原本自己庫存調完了,卻又遇中國的生產過剩,並且台灣鋼鐵要切割上下游來看,上游較為吃虧,「上瘦下肥」,這政府需要注意其他國家有何反制、因應做法,免得等到上游產業凋零殆盡,將來將沒有還手能力。
外銷出口為一枝獨秀,非百花齊放,至於投資方面,Q2已回到正成長,孫認為,隨景氣逐漸復甦,且製造業對未來前景看法趨於樂觀,對於工業廠房、商辦不動產需求將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