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房市出現豪宅旁邊的老宅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的怪現象,在房市洗禮後,房地產人士認為,2017年豪宅和小宅市場區隔明顯,價格也彼此脫鏈,各唱各的調。
台灣房市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底歷經嚴苛的不景氣,全年交易量下滑到不及房市全盛時期的一半,價格還有再下滑的空間,建商讓利成為快速完銷的手段。
而過去房市興旺時經常出現,在屋齡新的豪宅旁的舊宅房價也似乎沾光豪宅而水漲船高,形成不合理的房價,不過這種情形經過房市沈澱洗禮後,2017年將有所改變 。
鄉林建設(5531)董事長賴正鎰認為,相對於2016年的房市小宅化,2017年豪宅市場將重出江湖與小宅並列,市場區隔更加明顯,價格部分則暫時觀望市場動向、沒有太多變化,傾向於個案表現。
在政府政策面全力推動都市更新與老屋重建的導向之下,建商很樂意配合推動合建及都更業務。
房市研究單位住展雜誌全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2017年房市的趨勢之一就是「產品超M型化」。他說,之所以稱作「超M型化」,是因為產品與坪數差距更甚於過往,例如超豪宅的興起,不只規劃邁向藝術收藏走向,坪數已不再沿襲傳統的1、2百坪,而是把坪數放大到約300坪、甚至500多坪,豪宅與小宅推案更加極端。
何世昌說,過去房價的漣漪效應,將轉為脫鏈效應。以往在多頭時期,豪宅案會產生「漣漪效應」,周邊建案會比價跟漲、並往外擴散。
何世昌認為,在房市轉為買方市場後,漣漪效應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脫鏈效應,即真豪宅案依然穩守高價,但一般住宅案則持續降價才能獲得自住客青睞。豪宅與一般住宅案二者之間失去連動性,各唱各的調。
(轉自YAHOO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