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新聞 » 104/12/29共生公寓 新時代的新選擇

試著想像一下,距離大安森林公園、永康街商圈不到10分鐘的步行距離,年輕人月花4000元,就可以住進有設計感的四房公寓。

 

白天你踏出房門,和室友在開放式廚房煮早餐,寬敞明亮有對外窗的客廳則是另一群人的共同工作室,透過空間分享,原本陌生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有了交流互動的機會。

 

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高房價的台北正在發生的事情,這個空間是「玖樓」共生公寓,由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生潘信榮與幾位校內外朋友聯手打造。

 

今年5月成立至今,共生公寓已拓展5間,全都在大安區、中正區、東區精華地帶,每個房間平均有30個想脫離蝸居生活的年輕人排隊等著進住,因為太搶手,還得寫履歷才能脫穎而出。

 

外界好奇,台北市怎麼有辦法租到這麼便宜的房間?潘信榮解釋,他先上租屋網承租整層空房子,到ikea或二手店買傢俱,利用設計所學,營造出有家的感覺又有設計感的空間。

 

房客則從社群網路找到短期來台有租屋需求的外國人,包括交換學生、訪問學者、出差的工作者,他們負擔較高租金,另外保留一半房間給台灣年輕人,用低於市價行情就住得起。

 

共生公寓打破了居家私密空間的既定印象,轉化成半開放式可分享的共同空間,不是房客也可租客廳當共同工作室,租借廚房辦小型餐酒會,讓更多不同的人可以一起生活,產生連結。

 

潘信榮解釋,共生公寓概念其實是從國外的共居住宅演變而來,歐洲的丹麥、瑞典、荷蘭為了幫職場媽媽分攤育兒工作,發展出好朋友一起住模式,因應高齡社會來臨,長者也可以住在一起、共同找看護,成為新時代的複合式福利設施新選擇。

 

反觀台北,面對這樣一個負擔不起的城市,共居住宅是一種分攤昂貴租金的方法,共生公寓由此誕生。

 

潘信榮也提到,共生公寓雛型是碩一時跟室友住在九樓的夾層套房,常有朋友來訪、沙發衝浪(couch surfing),互動過程有趣,也很享受相處的時光,索性把空間分享出去,將其中兩房用高一點價位分租給短期來台灣學語言、出差、有短期學術計畫的外國人,他和朋友則把寬敞廚房用布幔隔出空間住,5月起開始複製這個模式,打造共生公寓。

 

他觀察,出社會後,很多上班族的人際網絡越來越薄弱,生活圈只剩下同事,生活方式被侷限,他希望創造一個人與人交流互動的空間;而且對短期來台的外國人來說,想住在像家的地方,有廚房煮東西,又可以跟台灣人交流,1、2萬元的租金不算貴;台灣年輕人則可用合理價格住到很棒的房子。

 

(轉自YAHOO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