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貨幣政策持續寬鬆之下,根據中信房屋調查,「房地產」連17季獲得最抗通膨投資工具,但是行動卻比不上認知,北市租屋族想買房的比率卻持續創新低,主要原因還是民眾「買不起」。
銀行利率低,讓「房地產」成為民眾心目中最能抗通膨利器,根據中信房屋第一季宅指數的調查顯示,依過去數季的調查結果相同,民眾認為可以最能抗通膨的投資工具依然是房地產、黃金以及現金。
且民眾認為房地產可抗通膨的比重,比去年第四季更高,保留現金的比重則比去年第四季下降3%。
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表示,民眾對第一季台灣經濟感受指數全面上揚,是一年以來首度回溫,首購族進場意願也上升中,並創實價登錄後新高。
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也表示,在近期永慶房仲調查也看到全台民眾對台灣房市看法較去年底出現大翻轉,約有6成民眾看漲未來一年內的房價,預估今年房市呈現升溫,預計第二季量增價小揚。
在通膨壓力下,房仲業認為,一定有一波買房保值基本買盤出現,但是這買房保值的基本盤都是往低總價房走,幾乎沒有出現在北市精華區發酵,不但如此,根據調查中信房屋的調查,台北市租屋族有意購房的比率還持續走低。
中信房屋經理江龍名表示,購屋M型化現象加速,租屋族進場意願創新低,從2009年第一季的21.5%,隨著房價愈走愈高而一直往下滑落,本季已來到了12.7%,是中信房屋調查宅指數以來最低水準,因為目前房價讓無產階級買不起。
台北市房價高漲,讓首購族買房退居第二、三線,往雙北市外圍、淡水、林口、桃園看房,江龍名說,民眾寧可要淡水三房、也不要豪宅的廁所。
東森房屋不動產趨勢中心副總經理黃淑苓表示,市場上目前銷售率最佳的產品,多屬1~2字頭房價區,新北市淡水、五股、鶯歌、樹林到桃園,700萬元就可以買3房;1,000萬元左右甚至可買3~4房含車位的新古屋大樓。
如預算不夠多,只要300萬元,至基隆就可買到「起家厝」,每月房貸負擔1.5~2萬左右,對於一般租屋族而言,等於拿租金來付房貸,壓力不至於太大,但要評估交通問題。
(轉自yahoo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