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住宅計畫從購屋改向租屋是未來勢必要面臨的趨勢
一位出版社總編輯打電話問我,有沒有人可以從較理性角度撰寫「一生的住宅計畫」書籍,多強調租屋比購屋更理性這樣的觀點。這是個突破現有大眾觀點的思考邏輯,也是未來趨勢,但要如何挑戰大眾既有認知就成了首要目標了。
一生住宅計畫從購屋改向租屋
基本上我能理解這位總編輯她詢問我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同意撰寫這本書。我告訴她這樣的角度真的很重要,但很難符合國人對住宅消費多偏重理財觀點的思考邏輯;或者說,多數國人一碰到住宅或房地產這個主題,直覺想到的還是獲利與房地產神話這些事。「一生的住宅計畫」不應該只是理財類書籍,而是一種多元價值觀的討論。但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似乎仍逃不掉要從理財的角度來討論。如此一來,又把讀者帶到「算錢過一生」的牛角尖裡頭了。
我自己思索著,租屋與購屋的決擇到底是理性議題、感性議題,還是受迫性議題或盲從?終究,租買決策是可以非常理性的財務式分析,也可以單憑個人生活方式選擇來決定。但在台灣的現實環境裡,可能多數的人都沒有做過清楚的財務分析,也不太思考什麼是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雖然部分國人選擇購屋或租屋是受迫或盲從,但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理性…
我初步得到的結論是,在不理性的外在大環境中,接受迫害與盲從就是小個體的理性選擇。這如同白色恐怖年代,禁聲與附和是人們求生的必要條件;如同當前的政府官員對改革議題只能跟著喊喊,但千萬不能真的做一樣。
一生住宅計畫是多重價值的組合
一生的住宅計畫影響著人生不同階段的居住品質、生活品質、財務壓力、家庭關係、人生豐富程度…等眾多價值。一般中產階級的一生能夠追求與負擔多少,在客觀的條件下是由住宅市場中各項重要因素(價格與制度)所決定,而個人主觀態度抵擋客觀事實的能力則非常有限。
在不良的大環境下,多數的小個體都只能非常脆弱的尋求「活著」的機會。大家為了買房子而拼命工作,為了賺錢而拼命買房與蓋房,其實都是非常卑微的為了「活著」而已。賺到錢的未必就比較高尚,還再拼命的也並非就比較低下。住宅市場上的參與者,不是受迫害者就是迫害別人的人,嚴格的講,都是沒得選擇的可憐人。這也是不良制度體系下的必然結果,是亂世。
亂世要用重典,但這指的是執政者希望改革混亂的社會體系。如果亂源來自執政者,則亂世只能等待亂到最高點才有機會改變。當前的台灣人沒有太多機會做一生的住宅計畫,只能卑微的活著,以及等待。至於「一生的住宅計畫」這本書,我還是會思考該如何撰寫,算是我一生的住宅計畫中的一環吧。
玄奘大學財富管理系副教授 花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