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
央行理監事會即將在6月13日召開,是否要對於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再出手,受到各方矚目。
近期房市不僅過熱,還亂象叢生,為避免後患,理監事會是該做一些讓房地產市場不要成為「失速列車」的調整。外界預期,採取針對第二屋緊縮貸款成數、高價住宅總價再降低、房貸相關貸款資格嚴加審核等等選擇性信用管制,都是極可能出現的作法。
這些政策上路後,可預期的是近年預售交屋的市場會陸續出現貸款不足無法交屋的買方。但受惠於房價大漲,不至於出現恐慌倒貨潮,在《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前的買家,無論轉單或退戶,多數還能皆大歡喜,安全下莊;不能轉單的買家最多退回給建商,頂多按照合約賠償當年買價的15%,建商還樂得把當初賣低的案子收回再賣。
殘酷點說,就是這些「有產」階級間的財富重分配,很難期待打到多屋族賣房,小資族接盤,畢竟屆時還能在市場存活的,雖不致金剛不壞,卻也有一定實力,這也是為什麼無論是管制或是調控,不僅難打,效果還更差的原因。
長期來看,隨著台灣發展傾向科技,科技業帶動經濟成長,並反映在相關產業績效與股市的循環短期不變,資金若無其他更好去處,流向房地產僅是順水推舟,貧富差距也將更形擴大,實乃非戰之罪,亦非一朝一夕可解。
加上自住和投資客間界線早已模糊,市場上多得是「自用兼投資」的消費者,更不乏投資客比自用客戶更了解法規、行情,資金更有餘裕,還愛惜信用的個案,當政策主軸放在兼顧保護自用與打擊投資客,目標族群都無法一刀切,怎麼能期待結果能「不負如來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