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2023年第3季房貸負擔率再創歷史新高,但是房貸違約率卻創新低,為什麼台灣房市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樂居研究部經理謝銘元表示,全台房貸負擔率42.25%,代表收入有4成拿去付房貸,甚至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這三個縣市房貸負擔超過五成,收入有一半拿去繳房貸。房貸負擔越來越重,一般來說,貸款違約率應該會升高,但是實際上卻是創歷史新低,聽起來好像不太合理。
房貸負擔率如何計算
房貸負擔率是用住宅價格「貸款月攤還金額」的中位數去除以「月家戶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分子越大,住宅價格和貸款月攤還額越大,房貸負擔率就會高,呈現正向關係。分母越大,也就是,月家戶可支配所得越高,房貸負擔率就越小,呈現反向關係。
根據政府的認定,房貸負擔率若小於30%表示「可合理負擔」、30%至小於40%表示「負擔能力略低」、40~50%「負擔能力偏低」、50%以上表示「負擔能力過低」。
謝銘元進一步解釋,一般來說,家庭房貸負擔,要低於家庭所得的1/3是能合理負擔的狀態,因此把40%以下作為尚可負擔房貸的標準,40%以上就很難負擔。
房貸負擔率創新高、違約率創新低 因為台灣人重信用?
回顧房貸負擔率2009年走勢,當時第1季來到25.94%,全台房貸處於可合理負擔的範圍;2011年第1季突破30%,2013年創新高來到37.85%,還尚可負擔房貸。
2020年因為疫情,全球政府印鈔票,致使房價開始飆升,2022年Q3房貸負擔率開始超過40%,以政府的標準,民眾很難負擔房貸。
但若對房貸違約率,2007年房貸違約率第3季和2008年第1季最高1.6%,金融海嘯期間房貸違約率並沒有上升,雖然經濟不好,台灣民眾還是很重視信用,還繳得起房貸。
後續違約率長期下滑,到2023年第1季的0.06%創下歷史新低,每一萬人只有6個人違約,顯示民眾繳款能力良好。
房貸負擔和違約率成反比 專家:算法不符合現況
「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房貸負擔越來越重,為什麼違約率卻創歷史新低?」謝銘元指出,房貸負擔率公式裡面的房價和月家戶可支配所得,都是大環境決定,而貸款本利月攤還金額則是政府政策可以引導變動的地方,例如貸款年限由20年增加到30年,本利月攤還金額就會下降。
而內政部所在計算房貸負擔率的統計公式,數據是用20年期本利均等攤還方式,貸款成數為7成,來計算每月應償還本利。
這個統計方法,在十幾年前還算合理,可以反映當時的實際情況。但是現在貸款條件已經改變,無法真實反映現況,現在大多以30年期貸款8成為主,甚至新青安是40年期貸款8成。
就算有新青安貸款 「這縣市」還是貴到買不起
謝銘元說明,如果用最新的貸款條件重新計算,一棟1000萬的房子,假設貸款7成,20年本利平均攤還,一個月要付款35611元。
目前的主流是,8成貸款、30年本利平均攤還,一個月要支付29810元,比35611元下降16.3%。
換算成全台的房貸負擔率來看,會從42.5%,降到35.4%,民眾從很難負擔房貸,變成尚可負擔房貸。如果是採取新青安貸款的話,8成貸款,40年本利平均攤還,一個月要支付24479元,比35611元下降31.3%;換算全台的房貸負擔率,則會下降到29%,落在可合理負擔的區間。
那麼7都的房貸負擔率是如何?按照傳統的算法,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超過40%,新竹縣市、高雄市、桃園市30%~40%尚可負擔。如果用30年貸款8成的貸款條件,房貸負擔率桃園市小於30,屬於可合理負擔的區間,台南市、新竹縣市、高雄市、桃園市,小於40,尚可負擔房貸。
如果用新青安貸款40年來看,七都有4都降到30以下包括台南市、新竹縣市、高雄市、桃園市,而新北市和台中市尚可負擔。
用上述3種方式計算,台北市房價還是都難以負擔,整體來看雖然房價偏高,但透過貸款方式調整,還是有一些縣市是屬於尚可負擔的範圍。因此有購屋需求的民眾,得評估自身可財務負擔的貸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