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台灣建案推動「實坪制」到底會如何?2023年內政部拋出該議題後,房產業界出現「房價暴漲、下跌」兩種極端聲音。元宏資訊不動產平台總監陳傑鳴表示,「其實實坪制只是讓大家看清事實,而且還能避免建商灌虛坪,很難理解房價會因此暴漲的理由,比較像是無稽之談。」
不少建商、代銷業者表示,倘若推動實坪制,業者勢必轉嫁成本到消費者身上,至於所謂的上升的成本為何,大多數業者仍未有清楚回應。
陳傑鳴表示,房市現況是「含公設」計算,其中約有28~35%不等屬於公設,倘若我們以「20坪、總價1000萬、公設30%、無車位」房屋計算,實價登錄單價顯示為50萬/坪,但如果改為實坪制,就會變約71.43萬/坪。
帳面數字爆衝,但事實上,同樣是以1000萬買到同樣的一間房屋,只是讓消費者更容易理解,為了獲得這樣的室內空間,必須付出多少代價,只是計算公式改變,跟成本根本毫無關聯。
他進一步說明,以台灣目前現行建築法規而言,房屋可計入權狀項目,包括陽台、法定騎樓、防空避難設備、裝卸、停車空間、機電設備、安全梯、管委會使用空間等。
如果碰上喜歡大肆興建公設的建商,就有可能在社區內規劃「噴水池、泳池、KTV、健身房、桌球室、麻將室、閱讀室」等,事實上,這一些公設並非人人喜歡,也不是人人都有需求,但,如果決定購買該社區,買價就必須承擔其成本,事後還有維護修繕費用必須繳納。
至於部分「建商、代銷」為何提及成本轉嫁?陳傑鳴推測,畢竟一旦施行實坪制,帳面數字飆升,將是極其考驗民眾接受度的時刻,開發商極有可能因此導致房屋滯銷,尤其興建中的高公設的建案,極有可能出現滯銷,甚至價格下修,估計這才是建商極力反對的原因。
陳傑鳴認為,「實坪制」的推動長久看來有利房市發展,可確實杜絕造假可能,對於消費者百利無一害,至於業者所提出的反對理由,就端看政府是否能接受,且究竟是站在消費者立場,又或者是業者立場判斷了!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