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地產天下
【文/記者朱語蕎】
▲
年輕人購屋壓力增加,以統計數據房價所得比來看,這代表房屋總價與家庭一年可支配所得的比值,比例越大則代表買房負擔越大,而房貸負擔率的比例越大則代表房價負擔能力越低,這兩件數據合併觀察,可說明了目前的購屋壓力。
從內政部公布的房價負擔能力統計數據顯示,七都的房貸負擔率及房價所得比都逐年上升。以房價所得比定義來看,房價所得比越高,代表買房負擔越大,又稱為購屋痛苦指數。
僑馥建經表示,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合理的「房價所得比」應落在4~6倍之間較合理,即指一個家庭最多只要存錢6年就能買房,超過6倍則代表房貸負擔重。
但台灣自2008年台灣房價所得比已經達6.1倍,2012年七都均超過6倍;房價所得比及房貸負擔率皆超過世界銀行所定義的合理負擔,統計近10年的房價所得比,全國從8.2倍上升至9.8倍,漲幅2成。
過高的房價負擔會降低生活品質,成為痛苦的房奴,尤其雙北自2002年起的房價所得比就已超過合理範圍,到了2023年Q2全國僅基隆市、嘉義縣房價所得比仍在合理範圍之內。
▲
而從最近一期2023年Q2的房價所得比來看,台北市為全國均值的1.57倍,新北是1.31倍,不過,雙北10年漲幅僅3%、1%,與10年前相比房價所得比未增加太多。
七都中僅桃園、新竹縣市、台南與高雄近10年來均低於全國,值得注意的是桃園市2023年Q2房價所得比為七都最低,但漲幅為14%。台中自2015年起至今,房價所得比已大幅超過全國平均值,並且持續上揚,至2023年Q2房價所得比已達11.4倍,僅次於雙北。
中南部房價所得比整體明顯上揚,過去高雄的房價所得比和房貸負擔率都比台南高,但自2020年開始台南負擔逐漸增加,今年台南的成長率高達51%,更奪下七都漲幅之冠,全國則以南投縣長福53%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