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輕選民為主力支持者的時代力量,結合民眾黨,在本屆立法院會期提出《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房屋稅條例》等修法草案,將在內政委員會排審。根據本月15日本報系相關報導,前二項修法主要重點在於加強查核預售屋實價登錄價格、賦予主管機關更大查核權限,也就是俗稱的「實價登錄2.0」,另外房屋稅條例的修正案將針對囤房大戶調高房屋持有累進稅率,重燃「囤房稅」的議題。
居住正義是台灣最敏感的議題之一,不論之前執政八年的國民黨、已經執政四年的民進黨、或是積極挑戰中的時代力量與民眾黨,莫不高舉「居住正義」的旗幟。五年前國民黨敗選關鍵之一,就是在居住正義上缺乏明確的政策;之後蔡英文競選與就職演說,多次強調「幫助年輕人突破困境,實現世代正義」,除了解決低薪問題,更加速推動興建社會住宅等政策。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第一任台北市長任內,授權當時都發局長林洲民,對於公共住宅與居住正義的政策,給予年輕市民高度希望,是柯文哲第一任的亮點政績。
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卻給「居住正義」帶來令人措手不及的衝擊。美國聯準會領頭進行無上限的量化寬鬆(Unlimited QE),開啟了人類史上最瘋狂的中央銀行印鈔票運動,央行印鈔票是為了避免企業連鎖倒閉、勞工全面失業,但是鈔票沒有國界、遑論產業,傳統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或者時髦的定向降準,都無法阻擋資金狂潮進入房地產市場。
過去兩個月,美國、中國、台灣都出現房地產價格蠢蠢欲動的訊號,美國房貸銀行協會購屋指數(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 Purchase Index),在4月上旬一度重跌30%(年增率),但是隨著聯準會QE又快速上升,是所有指標裡面率先出現V型反轉的指標,到了6月初,與去年同期相較,美國人購買新屋申請貸款的案件已經出現18%的年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雖然祭出強勢的行政管制,對商業銀行放款進行「定向降準」,嚴格禁止紓困資金進入房地產,但是今年4月之後,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都出現搶房熱潮,即使在肺炎強制隔離的禁令下,深圳仍然出現排隊搶買樓花的瘋狂現象,深圳市光明區政府被迫祭出「限價令」,規定預售屋房價每平方米不得超過6.3萬人民幣,約等於每坪新台幣87萬元。
台灣也同樣面臨房價蠢蠢欲動的壓力,我們除了接近零利率、海外資金回流,還多了香港資金入台的問題,新台幣匯率升值更對房價搧風點火。總結來說,2020年應該是政府房屋政策充滿挑戰的一年,資金氾濫、利率超低、匯率升值、而另一面年輕人又面臨大量失業、無薪價、薪資反向下滑的問題,原本遙不可及的購房夢,今年恐怕會徹底幻滅,再度引爆世代不公的青年抗議潮。
但是,時代力量想藉囤房稅來達成居住正義的目標,恐怕並不可行,「囤房稅無效」在前一波執行期間已有明證,好不容易才逐漸回歸正軌,如今全台灣僅剩台北市還維持「持有三戶以上」的囤房稅,但是,富豪與投資客輕易可以規避此門檻,跑不掉的建築公司則怨聲載道,實務上已經證明,囤房稅對於壓制房價沒有實際效用。
廣受年輕人喜愛的YouTube節目《博恩夜夜秀》曾經針對囤房稅製作專題,對於持有三戶以上(第四戶起算)課徵累進稅率的「囤房稅」,表面上似乎有「逼出空屋」的效果,但是,立法委員吳玉琴在「青年安居政策論壇」引用的內政部統計資料,台灣目前空置房屋約91萬戶,有高達58.2%是單獨持有一戶的所有人,持有三戶以上的僅占整體空屋的7%。也就是說,立法院、行政院、加上各級政府與地方稅務機關費盡力氣修法、鎖定標的、課稅、還要耗費行政訴願等成本,結果只能針對7%的空屋課稅,對於另外的93%空屋,完全束手無策。
囤房稅的想像與現實差距太大,不是解決居住正義的有效武器,結論已經是非常清楚,想要解決年輕人住房問題的政黨,必須另外找有效的政策工具,如果還在「囤房稅」的議題上打轉,恐怕就是民粹炒作了。
但是,不論執政黨或是在野黨,都必須嚴肅面對房價蠢蠢欲動的問題,總體經濟環境全數朝向刺激房價上漲的方向,一時三刻不可能扭轉,政府恐怕得有更強的行政手段,增強對年輕人租屋、首購、加速社會住宅供應、同時祭出加重炒房成本、嚴控海外資金進入房地產等微觀的行政措施,居住正義將成為下半年最具殺傷力的議題,絕對不可輕忽。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