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資本市場上任一產品如果供過於求,則價格容易下跌;若供不應求,則價格容易上漲。這個規律原本也適用於台灣房地產,在2018年以前,市場大致遵循著這個規律走,但2018年以來至今,房市卻巔覆這個規律,即使待售建案數、新建餘屋屢創新高,房價卻不跌反漲。
為什麼2018年來房市賣壓依然居高不下,房價卻逆勢上揚?關鍵除了資金過多外,還在於極低的利率環境。
如果貸款利率是4%、5%,建商手上房子賣不掉,利息壓力會比較重,就會產生較大的拋售壓力,壓力會促使建商降價求售,房價自然會下跌。但目前貸款利率頂多只約2%出頭,資本成本太低導致建商可以繼續撐下去,撐到市場好轉或消費者回心轉意。
在資金成本偏低的環境下,賣壓暫時無法促成房價下殺。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以後都不用管賣壓多寡了呢?倒也不盡然。
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賣壓過大對房地產肯定是負面因素,就算一、二年間無法對房價構成傷害,長期而言一定會產生重大影響,差別只在於「引爆」時間點的早晚而已。
因而,目前房市供過於求但房價持續上漲的現象,是無法可長可久的。未來,恐怕只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買氣持續提升,把市場上的賣壓逐漸消化掉。或者,買氣維持平盤而賣壓繼續累積,直到市場炸裂。相信大部份業者希望的結局是前者,想撿便宜的消費者則是盼望後者吧?
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住展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