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成家,究竟應買新房,或先租屋過一段時日?這是極現實之事,買樓必得有足夠鈔票,沒錢當然先租房,但有時連租也租不起。換言之,只要牽涉到錢,就得體認「形勢比人強」。媒體常見有探討此議題者,且不必理會,凡事順勢而為,才不致有太大掛礙。
多年前有一建案廣告,長輩問年輕小倆口,你們婚後要住在哪兒?建商賣樓理所當然,但切勿被這類話語拘住了,非得千方百計買房不可;畢竟,毋須勉強硬扛重擔,給精神、體力添負擔。
譬如,手頭只有百來萬元可充自備款,照售屋表價,僅能選擇偏遠區段。距離上班地點甚遠,生活圈也較不理想。如此,何必挑這時候買房?先租個幾年,積蓄增加後再徐圖下一步。倘若為了面子,或本著樣樣事「非××不可」,倉促買了個不合意的宅,恐怕才是災難的開始。
近時房市新聞,常舉某社區有人賠幾百萬元殺出,類似報導暗示房價正在下跌,任何時候買,都立即虧損;其實,現況並非全都如此。中古屋議價時,多半低於行情價,新成屋則從表價來談,不怎麼準確。總之,買方肯定感覺合宜才會成交,故一定低於行情。
信義安和捷運站附近,有中古屋賣了一年多,因標價過高,遲遲無人問津。忽然開竅降價,每坪低於八十萬元,不久即順利售出。很像棒球投手都投太高,打者不為所動;一旦投進好球帶,對方立刻揮棒。可見「價格效應」在目前非常明顯。
衡量租屋或買樓,除了財力之外,心理因素亦為主軸。譬如夫妻一方堅持,另一方隨順,則結論已定,是主觀而非客觀。心念一動,影響所及,長輩支持,房貸談判,裝修資金籌措等等,連串壓力隨之而來。有一環節凸槌,麻煩就大了。因此,為小確幸盤算,還是避重就輕為宜。鈔票賺夠了,再出手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