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案量噴發 買屋眉角劃重點
今年來高雄房市的預售屋案量大噴發,許多熱門的購屋區段都推出預售屋搶市,但是預售屋不同於看得到摸得到的成屋,消費者挑選預售屋應該時注意些什麼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呢?本期《地產王》就告訴你買預售屋該注意的「眉角」。
採訪╱陳建宇 攝影╱唐郡威
【陳建宇╱高雄報導】過去大家買房喜歡買成屋,因為房子就蓋好在那裡,看得到也摸得到,讓人比較安心,但是現在市場上的預售屋愈來愈多,雖然近年預售屋交易糾紛逐漸減少,還是有不少消費者對預售屋感覺「驚驚」,深怕房子還沒蓋好建商就倒了或跑了,導致辛苦攢的錢付諸流水。
買預售屋應該注意什麼,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呢?上揚國際實業營業四處總經理施棟瀝表示,消費者買預售屋一定要有履約保證,不管是由銀行擔保房子無論如何都會繼續蓋,或是蓋不下去消費者已經付的價金可以返還,都是履約保證很重要的部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不會受損。
另外例如銷售時的DM、各種廣告宣傳品,以及建商所附的建材表,民眾買了預售屋之後都要妥善保存,等到成屋時一一比對,施棟瀝表示,這樣可以避免建商魚目混珠,買的是A但配的是B,拿出建材表比對就知道。甚至建築物的藍圖也可以向建商要求拍照存證,避免原有的公設「被消失」。
但是房子正在蓋或者根本還沒蓋,將來會是什麼樣根本不知道,過去許多預售案的糾紛就出在這。建築師林柏諭表示,許多賣預售屋的建商在預售完銷後,就開始大砍成本增加獲利,導致成屋後的建材或配備,都與預售時說的不同。
手段高明一點的不肖建商,則是會以「同品牌」欺騙消費者,林柏諭指出,同品牌產品也有高階和低階的區別,品質、價格都會有落差,民眾最好預售時就確定品牌型號,才能確保自身權益。另外,進口建材也要看是從哪裡進口,不同國家的產品品質都會有落差。
二次施工則是預售屋常見的問題,過去就曾有預售屋成屋後,將原本的機車停車位改成大廳空間或機房,導致消費者根本無法使用,且經檢舉後可能還要面臨拆除的命運,對民眾來說徒增困擾。因此,民眾買預售屋時切記保留所有的銷售廣告單、建材表、平面圖等,成屋後逐一比對,以免當了冤大頭。
不過即便預售屋付款較輕鬆,還是引很多民眾不敢輕易嘗試,民眾王小姐就認為,她還是比較喜歡已經完工的成屋,房子的狀況如何都一目瞭然。
近期高雄預售建案推案量大,在各個行政區都有預售案推出,尤其房市熱門區段鳳山、三民也很多。同時現在也出現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建商,民眾購屋時要特別注意選擇品牌信賴度高的建商,避免遇到「一案建商」,否則除了房子的品質之外,售後服務也容易產生疑慮。
想做客變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建案可以配合,不是每家建商都願意承做客變,購屋之前一定要先問清楚。此外,客變牽涉層面很廣也很專精,包括建材、設備、格局、水電等,一般民眾可能會有很多天馬行空但不切實際的想法,建議可以找專業的建築師或設計師協助規劃,才能讓客變後的房子有個人風格及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