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_news » 供給大、去化慢 房市藏背離風險

供給大、去化慢 房市藏背離風險

 

 
2019-07-15 05:30

2009至2018年近10年建物登記變化

記者徐義平/專題報導

內政部最新全國新建餘屋(待售)調查,到去年上半年止,全國有高達8萬宅新屋沒賣掉,創調查以來新高。房產業界分析,這可從代表供給面的「第一次登記」連續7年、每年新增供給逾10萬棟,但代表買氣需求面的「買賣移轉棟數」,近幾年僅剩高峰期的6至7成,當首登與移轉數量背離,就會造成新建餘屋屢創新高;建商應跳出低利率的蜜糖陷阱,以避免過度投資形成財務風險。

根據內政部建物登記變化統計,第一次登記數字自2001年開始走揚,代表新增住宅供給量持續擴大;但買賣移轉棟數在2010年達到近40.7萬棟後反轉下跌,2016年剩24.54萬棟,僅高峰期6成,就算近2年成長,仍不到高峰期7成。

第一次登記通常是指房屋完工後的建物所有權首次登記(所有權多屬建商)。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第一次登記後究竟有多少轉化成賣掉的移轉登記,始終是個謎,因國內缺少一手與二手市場每年交易量個別統計;但可從第一次登記趨勢看出新成屋供給量變化,最後反映在新建餘屋逐年攀升。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認為,目前住宅買盤回歸到自住剛性需求,即使前年、去年買賣移轉棟數有回升跡象,但多為遞延買盤貢獻,投資、置產需求仍低,整體增幅有限。

另從央行每月公布消費者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趨勢來看,建築融資餘額年增率從2017年12月的5.5%、超越當月購置住宅貸款年增率4.4%後,今年5月建融年增率9.7%較購屋餘額年增5.2%高出不少,更顯示購屋買氣緩增,但建商投資卻已重回2014年12月房市翻轉前的樂觀氛圍,背離狀況更嚴重。

黃舒衛建議,建商應跳出低利率的蜜糖陷阱,正視庫存去化狀況,調整價格策略或活化功能,以避免過度投資形成財務風險。

內政部最新全國新建餘屋(待售)調查,到去年上半年止,全國有高達8萬宅新屋沒賣掉,創調查以來新高。(記者王孟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