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房子住進去才發現與想像中不一樣!這是不少購屋族會遇到的困擾,短時間內不是說想換屋就能換的,該如何避免陷入窘境?財經作家李柏鋒認為,主要是買房前的體驗太少,多住過一些地方、多看房子都是很重要的練習。
李柏鋒在臉書粉絲專頁《李伯鋒的擴大機》中表示,朋友從公寓搬進電梯大樓社區居住,以為生活品質可以因此變好,但他卻反而懷念起以前住公寓的日子。這不見得真的是產品之間的差異,也許搬到另一個社區就沒問題了,不過會造就這種情況出現,主要還是買房前的體驗太少,導致與想像有很大的落差,況且每個人對居住環境的需求和喜好也不一樣,難以一概而論。
因此李柏鋒建議,趁年輕時候,在工作職涯上還有很大的變化,甚至生活型態都還不確定的情況下,盡量多搬家,讓自己住過各種環境,例如市區、郊區甚至山區,公寓、大樓等等,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有什麼特性?最討厭的地方又有什麼特性?
李柏鋒進一步表示,一開始裝潢或家具可能都是房東提供,但因為有多個居住經驗後,就會很清楚自己想要、不想要什麼,對將來自己買房,要去規劃和裝修,就不會是毫無經驗,而做出後悔的決策,「不要覺得一直搬家很累而且成本很高,因為買錯房子更累、做了不適合自己的設計成本更高」。
李柏鋒指出,正因為預設要多搬家,所以不會在年輕時擁有太多東西,維持在幾乎一個行李箱或是一台廂型車就能搬走的狀態,好處是不陷入囤積症,甚至讓你整個人可以更輕量、更有彈性也擁有更多可能性,例如隨時可以出國去工作,只需要打包一些東西放回老家,或一發現自己租的地方有什麼不對勁,或跟房東有什麼不愉快,也可以很快就決定退租離開。也因為不會看到什麼就買,除了省錢外,更可以去思考和練習自己的品味,只買好東西,而不是買了好多東西,然後把空間佔滿,結果根本不敢搬家。
另外一項重要的練習是,多看房子。李柏鋒表示,每個地方的建築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好比住在民生東路與天母,區域間有著不同的特性、不一樣風格的房子,當你看過該區域幾十間房子,你會真的能夠說出該區域有什麼特色,以及什麼是真的好房子。
如果有了上述兩項練習,再開始規劃買房,很難犯下大錯。另外,李柏鋒也分享,生活習慣的改變,對居住環境要求也截然不同,過去他覺得住家附近有公園或學校,或是河濱自行車道運動很方便,可隨著年紀增長,運動頻率和時數增加、天候因素,會發現過去的居住環境難以符合自己當下的需求,他反而變成希望住在一個擁有良好管理健身房的社區裡,「我甚至不是因為學區、捷運,或是其他的生活機能而選擇住哪裡,而是因為我可以規律運動這個生活型態而決定住哪裡」,很多人都搞錯重點了,看房子不是只看會不會漲,而是住這個地方,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生活型態。
《鋒哥的人生財務函授》免費電子報:https://edm.etfs.tw/moneylife
本文原發表於李柏鋒的擴大機,授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