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房市觀察員/ 鄭ASH(資深房產媒體人)
我有個朋友,已經買了房、從6字頭預售進場,交屋入住快一年,社區都出現7字頭成交了,他還在關心房市的起起伏伏漲漲跌跌,三天兩頭傳總體經濟跟房價分析的文章過來問意見,我說「你不是『畢業』了嗎,買的還是台北市門牌,現在是擔心買的房子跌嗎?還是說你想等跌,逢低買進加倉再買一套,那你根本也是投資心態嘛,裝什麼憂國憂民?」朋友馬上轉移話題改問,那現在政府升個息都拖拖拉拉,囤房稅有課跟沒課一樣,豈非圖利財團投資客,繼續把泡沫撐大?
「你應該知道:痘痘不要擠!」所以「泡泡也不要刺。」你眼中的泡泡是大汽球,為什麼你不把泡泡看成杯子裡的啤酒泡沫,QE資金倒進市場太快造成的,最安全的做法不是刺泡泡,而是「擱著、靜置,不管是杯裡的啤酒泡,還是吹撐的氣球泡,放久了都會消。」重點是拉高投機跟投資資金進入房市的門檻,緩升息是,《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也是。
過去大家認為低利環境助長炒房,理所當然會想是不是反過來搞個「強升息」就會是打趴高房價問題的特效藥?拜託,先不要,所有特效藥都有強烈副作用,經濟問題的解法,不是非A即B這麼簡單。在淺碟的民粹社會中,強升息會讓房市跟鬧衛生紙之亂、莫名其妙的囤出蛋荒一樣,加速通膨,催漲租金,好好一鍋佛跳牆弄到會爆炸,升息升到房價再飆高。
無可否認,疫情後這波通膨來得又快又猛,而且是那種「具有自我強化性」的「高通膨」:這兩三年原物料跟運輸成本飛漲,生活成本全面有感衝高,所以要求加薪的力道很大,企業面臨原物料成本跟加薪壓力,自然上調商品價格,結果又惡性循環強化通膨。如果斷然「強升息」,難道企業不會把升息壓力再度轉嫁到貨品上,那是不是又成為餵養通膨大怪獸的養分,當然間接也滋養到了房市。你知道現在代銷賣房子都卯起來建議房東,把升息壓力轉嫁給租客嗎?
看看這幾年台灣房價漲成什麼德性,蛋黃蛋白不用說,蛋殼區、蛋盒區甚至雞屎區也都漲到嚇死人,只要房價漲幅超過升息幅度,坦白說資產族、置產客和投資客,根本沒人會CARE不痛不癢的升息,反正「升息就租金賺回來、降息就熬過5年重稅期等著增值出脫賺價差、不升不降就賺通膨。」注意,我再說一次,升息是加大金流壓力,嘎得過來升息根本沒差,嘎不過來就算房價翻倍也沒屁用,「髮夾彎過得去是拓海,過不去就填海」,過彎靠技術,房市靠的是寬裕的現金流。
看了快20年的台灣房市,從來抱著既憂心又期待的心情,嚷嚷房價泡沫要爆的,總是沒買房的那批人,我也不懂為何沒買房的總是要替有買房的瞎操心?這波修法跟升息,「有營養價值」的蛋黃蛋白照樣緩漲啦,蛋盒跟雞屎區換下修,但也頂多小修正。升息跟房價漲跌,基本上是一碼歸一碼,況且升個半碼一碼不會有多痛,最怕是一碼接一碼才痛,但痛的也都是自住客跟租屋客,要痛到坐擁多房的高資產族,我看,很難。至於未來會升到哪?湊個吉利的數字,我猜是2.68~2.88%,你猜呢?
◎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