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婉玉
號稱史上最兇打炒房法案的《平均地權條例》在今年初通過,一刀刀砍向預售屋買賣及法人購屋,導致多數投資客縮手觀望。
有近20年房市投資經驗、從無敗績的宏嘉達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姜宏生,長期透過法人投資房市。他偏好投資自備款低、槓桿效果大的台北市預售屋,隨著近兩年科技大廠設廠利多,他也前進南部預售屋市場。
「以前市場氣氛好,跑得快(轉手容易),」姜宏生說,過去用法人投資房地產,短期交易不會被課重稅,貸款容易又沒上限,所以看中好的預售屋標的,他就一次買個4、5間,通常交屋後5個月內就可賣掉,貸款壓力不重。
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姜宏生指出,房地合一稅2.0上路後,法人短期交易要課重稅,獲利縮水;央行信用管制限縮法人貸款成數,手上銀彈變少;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讓利空籠罩,市場悲觀氣氛越來越濃。
「我在台北大直有個物件,有人出價6850萬時沒賣,但現在賣6700多萬還賣不掉,」他無奈的說,利息1個月就9萬多,繼續放下去可能就沒賺了。
同樣房市投資近20年的傑夫(化名),長期在大台北地區當包租公,在台北市曾最多有10幾間公寓、分隔成50多間套房出租。在租屋市場地下化的保護下成功避稅,且因採長期投資、以租養房、邊租邊賣的方式,完全不受奢侈稅、囤房稅、房地合一稅等打房稅負的影響。
傑夫原是普通的金融業上班族,他工作幾年後咬牙買下一間公寓自住,並將多餘的空間出租以負擔房貸。這個無痛變成有房族的經驗,讓他發現「借錢買房比放定存好」,於是開始業餘投入房市投資,一度手操上億元資金進出房市,也獲利上億元,用總價計算,投報率超過16%。
不過,近幾年傑夫嗅到大環境的轉變,已決心收手,只賣不買。
「我的獲利模式漸漸失靈,」他分析,現在公寓屋齡都近40年、越來越老,轉手不易;其次,隨著捷運一直蓋,交通越來越方便,通勤上班的成本降低,市中心租屋需求沒有增加,租金漲幅有限。
在投資回報堪虞下,風險又越來越高。傑夫說:「我很怕一旦有天災人禍,自己身家財產都壓在房地產上將損失慘重,」加上查稅及違建管理越來越嚴,避稅成本增加,分隔套房也有被檢舉拆除的風險。
「利潤降低、風險提高下,若都要繳稅,那還不如去投資股市,」傑夫因此決心「把風險賣掉」,撤出房市,由房轉股。
過去他把百分之百的身家都投資在房地產上,現在只剩3成,另外2成轉往股市投資,一成海外置產,4成保留現金。
此時,他認為投資房市,剩公共建設題材,如松機、殯儀館遷移等,才有較高利潤空間。
自住永遠有需求,傑夫建議,年輕人可買在工作地點附近,交通方便,未來好轉手的房子。他指出,現在低總價、小坪數的房子最受歡迎,真的不要買太大,一房一廳、可養養寵物就好。現在就業市場沒過去穩固,失業房貸會付不出來,「以後好不好賣」是買房的最優先判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