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第五波房市信用管制遲遲未推出,升息幅度也未如民眾期待,在房價居高不下的環境下,更引起不少民怨。央行理監事也針對房市問題展開攻防,有理事批央行將控制房價問題推給其他部會,直言「央行認為高房價與央行無關,這是錯誤的政策」,但也有理事強調2022年4度升息已有助強化前4波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
有位理事表示,2022年以來房價上漲幅度驚人,此期間央行呼應業者,指出房市有剛性需求,以及成本上升等,但自2022年年初以來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已大幅下降,房價卻仍大幅上升中。
他說,目前為止,房貸集中度僅些微下降,但2021年12月央行就未再推出新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高房價不僅造成房價負擔能力惡化,並將帶動房租上漲,進一步推升通膨,且與金融穩定密切相關。
理事批評,「央行認為高房價與央行無關,這是錯誤的政策。」根據研究,台灣的房價循環領先信用的循環,表示房價的上升主要不是由銀行信用增加所驅動。這亦可解釋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對抑制房價效果不甚顯著;
不過,許多研究也指出,台灣房價上漲多來自預期房價上漲的短期投機動機所驅動,他認為「央行應正視處理高房價的責任,不應推給其他部會」。
另位理事表示,央行職責是維護金融穩定,關注的重點在於房價會不會危及金融穩定。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不是以控制房價為主,而是關注不動產信用對金融穩定的影響,但房市問題央行仍持續關注。
近期國內房價高漲,根據營造工程物價統計,缺工、缺料等供給面成本高係原因之一。另因廠商投資而帶動地方購屋需求以及看漲房價的預期心理,致出現炒作現象,故政府推出「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各部會由需求面、供給面、制度面來共同合作。
理事指出,央行也已推出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而2022年以來緊縮貨幣政策亦有助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各主要國家升息亦是因應高通膨,「抑制房價是附帶的」。
該名理事強調,央行希望房市能夠軟著陸,因房市硬著陸帶來的傷害很大,到時政府得動用更多政策工具來拯救房市。近期中國大陸房市就是一例;另1989至1990年間日本央行以大幅升息處理房地產問題,導致不動產價格崩跌,經濟陷入長期停滯。央行會密切關注國內不動產市場對金融穩定的影響,隨時滾動檢討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審核:葉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