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指標效應,年底前房市表現恐不樂觀。根據指標大型行庫最新評估報告,全體國銀的房貸餘額與建融雖然繼續創新高,但這兩大指標的成長率,卻雙雙趨緩,使得大型行庫對年底之前的房市前景更加保守看待,並認為不論供給方或需求方,都已明顯「降溫」。
這份最新的評估報告分析,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向來是衡量房市買氣指標,而建築貸款餘額則為衡量建商推案的信心指標,在今年5月建築貸款餘增至2兆9,257億元,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增至9兆906億元,雙雙續創歷史新高,但該兩大指標的年增率,較先前均有明顯的下滑。
報告指出,建築貸款餘額從年初的18.7%降至13.3%左右,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則已從去年6月的高點10.42%,目前已降至9.2%,這顯示賣方、買方對房市的信心已越來越受挑戰,因此使不論在供給面的建商推案,或是需求面的買方購屋都更趨保守。
大型行庫對此分析,建融餘額成長趨緩,主要仍和土地、營建成本上漲,還有央行限制購地貸款成數,使建商推案更有所顧忌;至於購屋房貸餘額成長放緩,行庫則認為,和國內疫情升溫影響看屋意願、房市政策效益逐漸彰顯及央行升息,均密切相關。
另一個受到大型行庫內部高度重視的指標,則是營建署所公布的「營造工程物價指數」表現。大型行庫分析,例如今年前五月的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累計平均年增率為10.38%,營建成本持續上漲,使興建推案困難度更高,再加上央行限制購地貸款成數及動工時程,使中小型建商相對於大型建商,更加陷入資金不足的處境,成本負擔也更吃重,倘若勉強推案,一旦營建成本或房價不如預期,極可能由於周轉不靈而出現爛尾樓或倒閉危機,因此,現在多數業者較傾向轉售庫存土地,以免推案因實際成本過高而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