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普遍有「有土斯有財」、「買房養老」的觀念,一份針對50歲以上國人的調查甚至指出,有20%認為退休金不夠用的人,最後悔沒有盡早買房或投資。不過在當前通膨、升息的社會環境下,50+世代要照料子女、父母,還要負擔房貸,壓力可不小。如何在退休後健康有錢不孤單,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文史工作者 張欽鵬說,「那我們現在這個所在地就是,剝皮寮歷史街區。」
耐心導覽解說,50歲的文史工作者張主任,典型的三明治世代。儘管子女學費、父母醫藥費接踵而來,但為了有更好的退休生活,每個月還是擠出1/5的薪水來投資。
買房養老的觀念,讓張主任年輕時早早置產。但同樣是50+的退休族,有70%靠著勞保、勞退作為退休後主要收入,49%仰賴個人儲蓄。不過有20%認為退休金不夠用的人,最後悔沒有盡早買房或投資。
文史工作者 張欽鵬說,「算是比較幸運啦,因為我們比較早結婚,然後那時侯其實是有長輩來協助買房,還是有那種傳統有土斯有財,希望有一個房子來養老的感覺,理想是想要再做一個幫孩子的買房規劃,實際上通膨的問題,真的你把這個錢投下去,好像投到水裡面一。」
投信業總經理 周輝啟說,「如果能夠透過長期、有紀律,找到合適的投資方法,未來展望讓我們財富自由,它是比較容易。」
根據調查,55歲能退休的族群,在財務、健康和關係幸福中,有超過75%的滿意度。但通膨浪潮下,低利率環境對下一代起碼要等到65歲才能退休的族群而言,如何支應退休後的生活負擔,挑戰更嚴苛。
(民視新聞/唐詩晴、李奇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