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看來像是一句玩笑,但是房價太高,真的會影響年輕夫婦的生育意願嗎?不敢生小孩,真的只是因為買不起房嗎?
台灣當前的生育率已居全球之最,甚至引發了國安危機。
不久之前美國最大的房產平台Zillow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證實:房價和生育率之間確實存在著極強的負相關關係!
這份報告指出:以全美國25-29歲婦女為樣本,房價平均每上升10%,生育率就會下降1.5%。在洛杉磯、西雅圖、紐約這樣的大城市,高房價對生育率的影響表現得更加明顯。
「長安居大不易」,「在生活成本本來就高的大城市,年輕夫婦的生育積極性更容易受到房價的影響。」
根據芝加哥論壇報的一份問卷調查,82%的受訪者將生育率下降歸結為「財務因素」。如果要養育小孩,全家勢必要換到面積更大的住宅,而換房的成本對美國很多年輕家庭來說,已經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房價每漲10%,生育率跌1.5%
Zillow研究機構分析師塔爾科根據該公司2017年美國住宅市場報告和美國疾控中心提供的各郡縣人口資料資料,進行了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從房價走勢來看,美國西北部和西南部的住宅價格上漲幅度要遠遠超過中西部和東部:
西雅圖去年的房價漲幅約12.5%;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漲幅約為9.5%;
德克薩斯州達拉斯漲幅達9.3%;拉斯維加斯漲幅更是達到14.3%。
從人口出生數據來看,房價漲幅較大的區域,生育率下降得也更快。
以2010年到2016年時間段考察年輕婦女(25-29歲)生育率的話,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和德克薩斯兩個人口大州生育率也下降得最多:
德州州府奧斯丁所轄郡縣生育率下跌22%,加州的洛杉磯、聖達亞戈等地生育率也普遍下降超過16%。
此外,美國西北部的西雅圖所轄郡縣生育率也大跌18%。
綜合全美各地情況,房價和生育率之間的統計學相關性極強:「一個郡縣的房價平均每上升10個百分點,當地生育率就下降1.5個百分點。」
報告還發現,在紐約、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等大城市,在房價漲幅一定的前提下,年輕婦女生育意願的下降程度要超過鄉村地區。
Zillow報告顯示,在2010年到2013年間美國人平均初次購房年齡為32.5歲;隨著房價的上漲,到了2017年平均初次購房年齡提高到了35.7歲。
與此同時,婦女選擇生育的時間也在推遲:2010年,美國初為人母時的平均年齡為27.7歲,到2017年美國年輕婦女選擇做母親的平均年齡推遲到28.7歲。
那麼,買不起房和不敢生小孩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
芝加哥論壇報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不敢要小孩的最主要原因是財務方面的顧慮:有82%的受訪者擔心生小孩以後在財務支出上捉襟見肘,相比之下只有80%的受訪者擔心兩人在感情還沒完全穩固時就草率決定要小孩。
Zillow 報告指出,生育小孩需要考慮到的支出包括產假以外的曠職、撫養小孩的保育費用,以及全家需要更大居住空間帶來的換房支出。其中,住房需求是最大的一塊開支。
當然,統計學上的強關聯性並不等於必然的因果聯繫,也有專家在為美國慘澹的生育率尋找房價以外的解釋原因。
美國人口學家克拉克認為,對職業生涯的考量和收入水準是影響年輕夫婦生育意願的關鍵。
克拉克認為,在事業上「更富有進取心的年輕人更容易聚集到房價高、就業機會多、商業網絡發達的大城市」。這些年輕人生活在大城市裡擁擠的租房空間,時間精力被職場佔據,自然生育意願較低。
馬里蘭大學一項研究表明,人群「用腳投票」的選擇也造成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分化:「待在大城市裡的年輕富裕人群普遍擁有較高的教育背景、社會地位,生育意願較低」;而「有計劃生育的年輕夫婦可能會選擇搬到自然環境更好、住房價格更便宜、居住面積更大的郊區或者鄉下」,這樣拉高了這些地方的生育率。
台灣也有學者做過類似的調查研究,結果也顯示「購屋確實會影響生育的時間」,亦即「買房影響生孩子」。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在外租屋家庭,「即不論買房或租房,高房價都使得居住成本增加,皆明顯影響家戶的生育決策(生育時間延後)」。
本文由台灣商務平台授權轉載
本文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免責宣言: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