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買房透過仲介,出價後常被要求不斷加價,萌生房仲自導自演的感覺,就有網友透露,首次購屋遇到惡房仲,出價後多次被要求加價買,最後找另一房仲以較低的原本出價成交,卻被惡房仲「打電話臭罵,事後又求我買房」,直呼:「人比鬼可怕!」
專家建議,買方出底價到一定程度後,可要求與屋主見面談再加價,較能避免房仲「自導自演」抬價;而屋主賣房多半不會只給一家房仲專任獨賣,買方看準心儀物件,可洽詢不同家房仲,從中探查訊息虛實,以免成冤大頭。
PTT房屋版上有首購族網友分享買房過程,引發網友熱議,他說,找房仲A看屋後,開價1480萬,參考實登出價1250萬,並簽下斡旋,之後被要求加價,最後2度加價至1290萬,才得到與屋主見面談價的機會。
網友透露,期間房仲B找上門說可談到更低價格,但網友已簽斡旋,不予理會,但房仲B之後透露已跟屋主確認,願意以1280萬成交,故網友取消原先約會,最後也以該價格與房仲B簽約成交。
該網友認為,房仲B一開始可1280萬成交,但A房仲一路喊價從1350萬,最後才要降到1280萬,但期間網友同意加價到1290萬,「不到1天,屋主還會自行降價?」認為房仲A自導自演,事後竟還說屋主願意降到1270萬賣,甚至打電話罵他:「這樣玩弄房仲很好玩嗎?」,事隔10分鐘卻又來訊,拜託給他機會,服務費不用1%,讓他直呼遇到惡房仲。
業界人士分析,不少屋主表明賣方要實拿多少金額,剩下就看仲介本事,將成交價拉得越高,就能賺到越多服務費,房仲趁房市多頭時「自導自演」抬價,讓屋主多付成本,為自己賺取更多服務費。
房市多頭,無論屋主或是房仲,都想墊高房價出售,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建議,市場7、8成屋源多是簽一般約,不會只簽專任約給特定一家房仲獨賣,買方可針對心儀物件,洽詢不同房仲,較能掌握資訊,另外,出價到一定程度,快接近底價時,要求與屋主碰面才願加價,較能避免房仲自導自演的疑慮。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指出,消費者確認心儀物件時,可透過實價登錄、銀行鑑價,並與其他房仲瞭解行情,並堅守合理出價範圍,避免遭單一房仲「釣價」,而不斷抬高出價;至於網友口述的事後騷擾,她認為,買賣不成仁義在,或許該房仲斡選自認出很多力,最後事後不成感到懊悔,情緒管理不佳,將有失專業,也給人不好觀感。
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表示,台灣不像美國人有雙經紀人制度,房仲多為賣方服務,部分仲介會透過買賣方間的資訊不對稱,以話術、假動作抬價,消費者往往難求證,只能做好功課,不要調入加價陷阱;至於消費者認為遭房仲言語騷擾,可向公司客訴,以捍衛自身權益。(楊明峰/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