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前繳房貸、60歲後靠房子養老」,是許多台灣人買房理財規劃,在銀髮社會的趨勢下,退休理財議題不時被拿出來討論。目前主流市場分為兩大派:「以房養老」或「留房養老」,前者受限於審核資格、利率較高及傳統觀念,推行不易;後者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委託銀行及業者「包租代管」,銀行成立信託帳戶,每月專款專用,撥一筆錢給申請者,等於讓長者無後顧之憂、甚至提早退休雲遊四海。
近期台中三信商業銀行與中華民國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簡稱租服全聯會),一致相中「留房養老」社會接受度較高,合作推出「安居養老安養信託」,將門檻降到55歲即可申請,三信商銀總經理蕭志昇觀察:「許多退休族或屆退族都有流動性資產不足、卻手握房產為主的情況,反而最適合這樣的信託方式。」
蕭志昇指出,民眾可將房地信託給銀行管理,資產由銀行端再轉介「租福全聯會」,租金收益將存於信託專戶,能避免資金遭到不當挪用的情況,亦無需費心處理產權、資產管理等問題。
租服全聯會理事長鄭俊杰補充說:「留房養老適合有錢、手上不只一間房產的老人,賺取固定收益之餘,也達到資產分散配置的效果,二來支付些許管理費用,交由銀行代管,避免管理上麻煩。」
據了解,目前全國合法租賃業者高達1090家,近年公會積極透過與銀行端合作,整合資源、快速解決高齡者房東及房客需求,目前也有華南、兆豐等銀行提供類似信託合作。
鄭俊杰舉例,老舊公寓或透天面臨無電梯狀況,空間機能早不符合長者需求,「留房養老」的方案就能解決問題,其所賺取的租金收益,可作為其他適當住所支出,「甚至能提早雲遊四海,今天住旅館、明天跑去住度假飯店,都是自由可行的,沒有後顧之憂」。
另外一提的是,政府試辦的「以房養老」,近年實務推行不易,審核資格條件相對嚴格,適合名下持有一間房屋,且完全不打算搬到其他住所,如安養中心或養生村的人,但一樣要考慮物件本身的條件,還有利率較高,要是物件地段相對冷門,即便申請過關,結果申貸成數低,也換不了太多現金,因此現階段申請者大多仍以雙北地區居多。
蕭志昇認為,「以房養老」最困難之處是,國人普遍有「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不太願意貿然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而且就算持有房屋的長輩願意,但要是有繼承權的晚輩不贊成,更容易衍生問題。不過他提到,兩派方案各有其優缺點,民眾可視自身情況選擇最好的退休理財方式。(王鈞生/台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