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疫塵不染剛需旺!疫情與新政上路為房市發展投入變化球,不過國人的購屋意願依舊強勁,據台灣房屋集團進行的「2021下半年購屋意願大調查」結果顯示,有47%的民眾想要在下半年購屋,其中的2成3看準下半年房市趁勢搶進!至於房地合一2.0等政策上路後,有近4成民眾頗具信心,長線對於房價仍是看漲。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調查反映下半年房市三大狀態:一、剛性需求撐場:高達7成1為剛性需求,占比包括首購(37%)、換屋(30%)及替家人購屋(4%),顯示重稅對自用族群影響不大;二、房市取決經濟:影響民眾購屋意願最首要因素「經濟發展狀況」(33%),其次是「疫情變化」(19%),「房地合一2.0稅制加重」居三(14%)的政策變動;三、打房難抵漲勢:政府祭出打炒房政策,但長期觀察不動產走勢呈週期性穩定成長,民眾依舊對下半年房價仍頗具信心,看漲比例達38%,遠遠超過看跌的12%,因此才會吸引2成3成民眾,在原本沒有購屋意願的情況下趁勢搶進。
在購屋考量方面,79%的民眾購屋最在意價格,再來則是交通/地段(58%),與屋況/屋齡(38%)。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江怡慧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價格是國人買房時最主要的考量,為使民眾精準體察房價脈動,台灣房屋特別匯集實價登錄歷史資料,推出「AI房價即時運算 領先實價登錄」新功能,價格與趨勢一次告訴您!該功能不僅可供民眾查詢到歷史成交行情,還會主動為民眾比對所在大樓或周邊社區行情,運用大數據,使用AI智慧邏輯運算,幫客戶作即時運算房價,並且納入價量技術分析,透過AI演算房價季均線以及年均線,以線型走勢來分析未來趨勢,消費者不但能了解過去的交易紀錄,還能洞悉當前房價,並且掌握未來的房價趨勢。
經歷1年多的疫情後,近7成民眾購屋條件出現偏好變化情況,其中有67%的民眾,更重視「生活機能周全、方便就近採買」,也有46%的民眾,更青睞「重視社區管理」,「戶數少、住戶單純」的社區,則更受32%民眾的偏愛;至於房仲推出的線上功能,則在疫情期間無縫接軌提供服務,超過6成的民眾有使用經驗,其中逾9成使用過「線上搜尋物件」,也有23%的民眾曾使用「線上帶看」功能。
張旭嵐指出,疫情終究會消退,不過防疫生活將成為新常態,未來後疫情時代,整體房市走向:生活機能「在地化」,社區住宅「單純化」、居家生活「智慧化」,房仲服務「雲端化」的方向躍進,啟動防疫新生活。(自立電子報2021/7/12)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疫情與新政上路為房市發展投入變化球,不過國人的購屋意願依舊強勁,據台灣房屋集團進行的「2021下半年購屋意願大調查」結果顯示,有47%的民眾想要在下半年購屋,其中的兩成三看準下半年房市趁勢搶進。至於房地合一2.0等政策上路後,有近四成民眾頗具信心,長線對於房價仍是看漲。
台灣房屋在6月18日至7月9日進行有效問卷1160份,調查今年下半年民眾購屋意願。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調查反映下半年房市三大狀態,第一,剛性需求撐場。高達71%為剛性需求,占比包括37%首購、30%換屋及4%替家人購屋,顯示重稅對自用族群影響不大;第二,房市取決經濟。影響民眾購屋意願最首要因素「經濟發展狀況」,其次是「疫情變化」,再來是「房地合一2.0稅制加重」的政策變動。
第三,打房難抵漲勢。政府祭出打炒房政策,但長期觀察不動產走勢呈週期性穩定成長,民眾依舊對下半年房價仍頗具信心,看漲比例達38%,遠遠超過看跌的12%,因此才會吸引兩成三成民眾,在原本沒有購屋意願的情況下趁勢搶進。
在購屋考量方面,79%的民眾購屋最在意價格,再來有58%購買者考慮交通與地段,再者是38%的屋況及屋齡。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江怡慧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價格是國人買房時最主要的考量,為使民眾精準體察房價脈動,台灣房屋特別匯集實價登錄歷史資料,推出「AI房價即時運算 領先實價登錄」新功能,便利民眾掌握價格與趨勢。
該功能不僅可供民眾查詢到歷史成交行情,還會主動為民眾比對所在大樓或周邊社區行情,運用大數據,使用AI智慧邏輯運算,幫客戶作即時運算房價,並且納入價量技術分析,透過AI演算房價季均線以及年均線,以線型走勢來分析未來趨勢,消費者不但能了解過去的交易紀錄,還能洞悉當前房價,並且掌握未來的房價趨勢。
經歷一年多的疫情後,近七成民眾購屋條件出現偏好變化情況,其中有67%的民眾,更重視「生活機能周全、方便就近採買,也有46%的民眾,更青睞重視社區管理,戶數少、住戶單的社區,則更受32%民眾的偏愛;至於房仲推出的線上功能,則在疫情期間無縫接軌提供服務,超過6成的民眾有使用經驗,其中逾9成使用過線上搜尋物件,也有23%的民眾曾使用線上帶看功能。
張旭嵐指出,疫情終究會消退,不過防疫生活將成為新常態,未來後疫情時代,整體房市走向:生活機能在地化,社區住宅單純化、居家生活智慧化,房仲服務雲端化的方向躍進,啟動防疫新生活。
照片來源: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