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潘姿羽、蘇思云台北17日電)中央銀行理監事會決議利率「連五凍」,房市管制措施暫不調整,對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則上修至5.08%;即便國內疫情升溫,總裁楊金龍仍有信心,直言「我們認為今年經濟是很穩健成長」。
中央銀行今天舉行第2季理監事會,決議利率「連五凍」,維持在1.125%的歷史低點。
近期國內外經濟情勢都充滿變數,美國聯準會(FED)態度轉鷹、市場對通膨的憂心加劇,媒體也關注央行要如何在變局中出招。以下是楊金龍在理監事會議後記者會上,回答媒體的9個關鍵問答。
問:央行為何上修2021年經濟成長率到5.08%,對台灣今年經濟情勢看法為何?
答:即使疫情升溫會影響民間消費,出口動能跟民間投資持續暢旺,今年國內經濟仍是穩健成長。
本土疫情升溫確實會帶來影響,預估對台灣第2季、第3季經濟情勢衝擊較顯著,跟先前預測的「V型」復甦會有差異,但如果疫情控制良好,可能會有遞延消費效應,第4季走勢會回升。
問: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連2月超過2%,央行報告也提到有輸入性通膨的壓力,央行怎麼看通貨膨脹?
答: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加上基期因素,使得CPI連2 月超過2%,這是基期偏低的短期現象,預估國內通膨率高點將落在第2季,下半年通膨率可望緩步回降;央行預測全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1.60%及1.11%。
至於台灣通膨會不會像美國攀高,基本上,台灣1到5月平均CPI年增率為1.39%,跟美國比算相當溫和,而且台灣CPI漲幅擴大幾乎有5成影響來自於石油以及機票。
另外,央行估全年CPI為1.60%,如果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平減,台灣實質利率是負的,不過說實在的,台灣利率水準和先進國家相比,並不是很低,是適中的;而且台灣通膨率在基期因素淡化後,會慢慢降下來,明年也不一定還會高於1.6%。
問:美國聯準會釋出訊息偏向鷹派,如果美元弱勢情況改變,新台幣近期升勢是否可能暫緩?
答:美國聯準會會中初步討論到何時縮減購債,也調高今年經濟成長率與通膨率的預測值,的確可能加快升息步調,這也反映在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隨即彈升。在美元轉強的情形下,新台幣匯率走勢的確可能受到壓抑。
問:從美國聯準會最新公布的點陣圖來看,美國升息腳步可能提前,央行今天的理監事會議有無像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一樣,討論升息時點?
答:美國聯準會實施量化寬鬆(QE)的力道很大,除了QE以外,利率已經低到底了,因此必須再用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來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讓市場更相信它。
至於台灣央行是否需要做前瞻性指引,基本上台灣金融市場並沒有面臨和美國相同的問題,利率沒有降到最低、甚至負利率,所以沒有也不必要就升息時點提出前瞻性指引。
問:主要經濟體的央行政策轉向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如果真的發生,對台灣金融市場會發生什麼影響?央行是否有做好準備?
答:金融危機過後,美國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2013年建議要縮減購債時,引發國際資金撤離新興市場的 「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新興市場受到很大衝擊;這次美國聯準會因應疫情,也祭出極寬鬆貨幣政策,若開始縮減購債,資金大舉流出,確實會對負債高、脆弱性大的新興市場股匯市產生影響。
至於台灣是不是上述的脆弱新興市場,台灣是全球第5大淨債權國,美國聯準會縮減購債會對我們金融市場造成影響,但程度不至於像其他新興市場那麼大。
問:雖然國內疫情升溫,央行仍上修2021年經濟成長率至5.08%,央行接下來如果要升息,考量因素是什麼?是否是看通膨狀況?
答:貨幣政策不只考慮國內經濟,也要考慮國外情勢,特別是資本移動的影響,而台灣通膨率目前還是很溫和。
問:疫情升溫對於房市有影響嗎?央行是否會調整房市管制措施?
答:國內疫情升溫後,大家減少外出,許多服務業也受到衝擊,房市應該慢慢降溫,但影響程度有多大,目前還沒辦法準確評估。
房市管制措施部分,央行會就疫情對市場影響、實價登錄與房地合一2.0上路以及選擇性信用管制成效等3 點綜合考量後,滾動檢討,討論是否進行適當調整。
問:央行這次參考資料中,為何特別針對4月出版的「致富的特權」一書發布澄清稿?
答:坊間出版的新書內容提到「台灣央行的內外帳」,央行的外部稽核-主計總處、審計部看到此議題都非常關切;央行後續有召開臨時監事會,也派人跟主計總處、審計部報告,他們均肯定央行的帳務處理符合規定。
央行也希望藉這次機會向外界說明,央行財報內部稽核有會計處、監事會,理事會把財報送到監事會審議,審議完成後,再送到外部稽核單位,主計總處審議後再送到審計部、接著送立法院,程序相當嚴謹。
問:疫情加速數位化進程,央行是否也會加速推動「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
答:各國發展CBDC的政策意涵不同,中國大陸及瑞典面臨現金使用邊緣化,以及支付市場被民間支付業者壟斷等問題,巴哈馬及加勒比海域周遭的島國積極推動CBDC,則是因電子支付不發達、基礎設施不足。
也就是說,發展CBDC要符合政策意涵及社會需求,更重要的是,CBDC要比現有的電子貨幣更有優勢、更好用、更安全,不然只是多一個選項,「CBDC只是一個選擇,並非是每個國家必要選擇」。
不過台灣央行還是會積極研究CBDC,去年9月啟動第二階段「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已經進展到務實的技術實驗。(編輯:林淑媛)11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