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房地產市場交投活絡,價格持續上揚,前一波多頭的好光景似乎重現了。不過,這可不包括店面市場。在疫情影響之下,國際觀光客來台旅遊人數急凍,觀光商圈店面價格與租金表現不佳;不僅觀光商圈,一般商圈店面交易量也相當低迷。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雖然老一輩的民眾都認為店面收租穩定、價格保值,但時代已經不同了,「一店呷三代」的榮景似乎很難回得去了。
店面市場交易低迷、價格走弱,主要是時代改變之下,遇到了幾個大衝擊。第一個衝擊,就是「網路電商盛行」。台灣面積雖小,但電商覆蓋率卻很高,再加上競爭的業者多,諸多折扣與寄送到府的優勢讓民眾改變消費習慣。
電商普及的結果,會使同質性高的街邊店更難生存。為了生意能做得下去,許多街邊店也不得不加入網購市場,兼營起網路商店。
第二個衝擊,是「外送平台」競爭白熱化。外送平台最常見的是「美食外送」,但近來新的平台出現,以及舊平台擴大戰線,營業事務不斷的擴大,現在可說是「萬物皆可送」,凡量販店、禮品、各式餐飲、日常用品皆可送。
照理來說,外送平台變多且營運範圍擴大後,應該有利街邊店營業額的增長。但殘酷的是,因外送平台一單抽佣動輒高達30%,有些低毛利的店家面臨「不加入是死,加入也是死」的難題。即便加入外送平台仍可存活的店家,因必須付外送平台高佣金,就會更無力承擔高額店租,這點對店面租金而言頗為不利。
第三個衝擊,是「站內式商場」變多了。尤其在大台北地區,這種狀況更為常見,在部份捷運站內就有共構型商場;與捷運共構的商場,屬於「站內式經濟」,十之八九消費者只會在站內消費,外溢到站外的消費較小,不像傳統的台鐵車站屬於「站外式經濟」,消費可以外擴到周邊街邊店。
站內式商場因燈光明亮、乾淨、舒適與知名店家集中,很容易改變消費者習慣,比如內湖、松山的City Link,或是台北火車站的微風廣場。又像近年稍嫌沒落的東區商圈,部份程度也受到忠孝復興站站內式經濟的衝擊。站內式經濟活絡,就會排擠到站外的消費力道,周邊街邊店若不敵競爭,店面市場就會變差。
總而言之,當時代改變,投資房地產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若墨守成規,可能就會接到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