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茲珺】現代人生活緊湊忙碌,窩居在家時、特別渴望不受侵擾的居住環境,戶外噪音可透過氣密窗來隔離,但是鄰居所產生的噪音就很難避免了。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最新民調,詢問網民什麼樣的居住問題最不能忍受?結果第一名竟是「樓板、牆壁隔音不佳」,顯示大家對於樓上樓下鄰居產生的噪音都非常頭痛。
▲樓上樓下的腳步聲、搬重物、玩具掉落聲都會受影響居家安寧。逾4成民眾 無法忍受「隔音不佳」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網路調查,回收1068位網民意見,對於居住問題的困擾,「隔音不佳」多達42.7%,其次30.4%才是「住家內配置的建材品質不佳」,其餘則是14.1%的「公共設施配置失當」,以及12.2%的「進出動線設計不良」。
大台中不動產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正哲表示,每個人對於聲音的敏感度不同,過去建商交屋後,常常遇到住戶抱怨樓上樓下鄰居所發出的噪音,甚至因此質疑建物偷工減料。其實隨著都市居住密度增高,集合式住宅戶數激增,建物結構產生的共振效應,還有一些機電設施的低頻噪音,都使得住家寧靜難以顧全。
住在屋齡30年大樓的黃先生一家人,家有幼子、早睡早起,樓下鄰居偏偏是在夜店上班的年輕情侶,每天凌晨四五點下班時,大聲唱歌、做愛呻吟、大力甩門、甚至吵架互毆驚聲尖叫,他們全部領教過,黃太太無奈表示:「孩子還被吵醒過,都嚇哭了。」除了請管理員通知鄰居自制之外別無他法。黃先生甚至阿Q的想,當樓下入睡時,他家活動力正強的雙男寶也甦醒,摔玩具、奔跑嬉鬧也沒少過,只能說大家互相傷害,一報還一報。
▲集合式住宅大樓容易產生共振效應,噪音傳導明顯。明年起 地板衝擊音需降到58分貝
其實政府早就著手規劃要提升國內居住品質,推出分戶樓板隔音新政策,引進國外行之有年的降噪技術,透過隔音棉、隔音墊等建材,吸收各樓層、各隔間之間的共振音頻。不過在建商代表強力陳情下,從2019年7月1日,整整延後了一年半、終於將於2021年1月1日實施,也就是說,明年建商申請建照,就必須符合建築技術規則,將地板衝擊音從原本的75分貝降低到58分貝以下。
但也有建商超前部署,例如台中的久樘開發,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推動「寧靜住宅」、制音工法,採用中空樓板與雙層膠合玻璃等隔音技術,去年推出的豐原新案「久樘向陽」則採用隔音複合木地板,而聖揚開發今年交屋的新案,也率先在磁磚下方鋪設隔音墊,未來可確保住家享有寧靜生活品質。
註:共1068份樣本 資料來源: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