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_news » 「有土斯有財」V.S. 「居住正義」

「有土斯有財」V.S. 「居住正義」

 
 
2020年11月17日
 

文/大社會民調

「有土斯有財」是華人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買房價值觀,故國人普遍認為比起租屋,自有住宅較為踏實;另外房地產供應鏈也常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火車頭,能夠帶動各產業的發展,房地產市場的上漲或下跌,也往往牽動到了社會敏感的神經。

【近九成民眾認為居住正義沒有落實】

近年房市上漲,不少縣市房價已創歷年新高,大社會調查中心針對「國人購屋價值觀」進行調查,欲了解民眾對於購屋與居住正義的想法。經調查發現,有將近九成(87.3%)的民眾認為台灣房價不合理,有82%的民眾認為政府政策,並沒有落實到居住正義,多數民眾不管在房價或是居住正義的議題上,都給出對政府較為負面的評價。進一步去分析民眾未來「買房」或「不買房」的各自原因,調查結果發現,結婚與配偶同居是主要考量(有45.9%);至於未來沒有買房計畫的民眾的原因,呈現一面倒的情形,有近七成(66.8%)的民眾是因為財務無法負擔。

【台灣人24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房子】

根據內政部的定義,所謂「房價所得比」就是代表需花多少年的「可支配所得」,才能買到一戶中位數住宅的房價指數,而全球數據庫「Numbeo」日前公布截至2020年6月的全球「房價所得比」,台灣房價所得比為24.2倍,名列世界第九,這數字表示國人平均要不吃不喝24.2年才有機會購入一間房子。儘管多數民眾對房價不滿以及居住正義政策深感不認同,仍有過半(55%)的民眾未來有購屋計畫。說明了台灣民眾對於購屋買房此事,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需求與憧憬。

【囤房稅,居住正義的救星? 】

針對今年民間團體再次倡議「囤房稅」的施行,內政部對此發佈新聞稿進行回應,表示「財政數據顯示,臺灣多屋者囤房現象不明顯,整體趨勢朝向均衡」,而這裡所提到的「財政數據」是依據財政部「房屋稅籍所有人歸戶統計」去做推估的,相較占總數75.67%之持有一間房子的人,持有四間以上房子的多屋者僅占房屋總數的4.52%,故內政部認為國內房屋所有權分布狀況尚屬均衡,並無明顯分配不均的囤房現象、故台灣並無施行「團房稅」的需求。然而這點引發了民間團體的質疑,因為「房屋稅籍所有人歸戶統計」是依照單一縣市、個人統計,由於統計上並未進行「跨縣市」及「以家庭為單位」的「全國家庭總歸戶」,導致多屋者的認定與空屋計算失真,無法計算單一家庭在全國各縣市持有房屋之總數。

整體而言,過去購屋買房的主要原因都是為了結婚成家立業或是養老,然而各世代間仍有著社會、經濟環境的差距,故對於關乎人生大事之一的買房,在跨世代中相信也存在著不同的態度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