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_news » 房市過熱有惡果 學者:排擠消費不利總體經濟

房市過熱有惡果 學者:排擠消費不利總體經濟

2020-11-01 12:37中央社 中央社
  •  
報系資料照
 
報系資料照

 

營建業素有「產業火車頭」之稱,是與機器設備一同撐起台灣投資動能的兩大支柱。不過,房市過熱對總體經濟並無助益,對於近來房價急速升溫,學者專家呼籲政府應出手調控。

營建業產業關聯度高且生產總額龐大,當投入營建工程,可以帶動各行各業一連串的生產行為,有助於挹注經濟成長表現,也因此長期被稱為「產業火車頭」。

根據主計總處國民所得統計資料,2018年營建工程、機器設備分別占當年固定資本形成38.13%與32.23%,進一步細分營建工程類型,則涵蓋住宅房屋、非住宅房屋(廠辦、商辦)及其他營建工程(公共建設、土木),占比依序為10.04%、20.19%與7.9%。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代中期後,台灣住宅房屋占固定資本形成比重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在6至8%間;但2011年至今,住宅房屋占比穩居於1成以上,在10至11%上下波動;主計總處官員坦言,住宅房屋占比顯著成長,理論上是建商新建案案量增加所致。

儘管營建業可以撐起民間投資,且具有帶動其他產業的效果,但學者專家並不樂見建商瘋狂推案、房市過熱的情況。關鍵在於價格上漲過快對於廠商、民眾而言都不是好事,從總體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也不算健康。

一旦房地產被過度炒作而迅速上漲,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會有3大不利因素。一是民眾所得沒有同步提升之下,若咬牙買房,就得背負沉重的貸款,將排擠其他消費,而民間消費受到制約,不利於總體經濟。

其次,房價愈漲愈高,年輕人買不起房,會有相對剝奪感,造成世代對立;第三,台商回台浪潮延續,若能將高附加價值產能帶回台灣,有助於強化台灣經濟體質,但工業區土地價格一直漲,也會阻礙台商回流的腳步。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指出,機器設備在民間投資的占比提高是比較樂見的趨勢,因為投資機器設備會帶動後續生產、出口,對經濟成長有正面貢獻;但房地產不同,主要「材料」是土地,而台灣土地是有限的,沒辦法像製造業要生產多少有多少。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就會衍生公平性、居住正義等問題。

「這波房市比較特別」,吳大任指出,全球疫情爆發之際,台灣因為防疫成功,又有台商回流、境外資金匯回等議題,低利率的寬鬆環境也有利房市,均導致房價開始上漲。

不過中央大學最新發布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報告中,觀察今年新編列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自9月高點回落且呈現顯著下跌,10月調查結果為112.5點,月減5.5點;吳大任推測,房市快速升溫,財金部會首長相繼表態注意到房市議題,會緊盯市況,多少有達到讓市場降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