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新聞 » 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之區別何在?

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之區別何在?

 

設甲有一筆登記在其名下之 A 地及一棟未辦理保存 登記之 B 屋,於民國 92 年 5 月 1 日被乙擅自占用,甲直到 107 年 10 月 25 日始向 乙請求返還,乙抗辯甲之請求權已罹於時效而消滅,其抗辯是否有理由?

 

(本文出至黃兆玉老師地政士考照班講義)

 

 

 答: (一)◎◆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之區別如下說明

       1.兩者之定義

         (1)除斥期間:係指權利人不於法定或約定期限內行使權利,因而使該權利歸於消滅的法律效力。 易言之, 係指法律對某種權利所   

             預定的行使時間,通常係形成權所適用之期間;除斥期間自始固定不變,期間 一過,權利即行消滅,以求法律關係早日確定,

             如民法第 90 條之規定, 錯誤意思表示的撤銷期間為 1 年。  
         (2)消滅時效:係指請求權因經過一段期間不行使,致使該請求權之義務人具有抗辯權之效力,如 民法第 125 條之規定,一般請求

             權因十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2. 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之區別如下說明

           (1)適用客體不同:消滅時效適用之客體為請求權;除斥期間適用之客體為形成權

           (2)權利有無存續期間不同:消滅時效乃因一定期間不行使權利所致,並非該權利預定存續期間 屆滿;除斥期間則為權利預定存

                續之期間,一經屆滿權利即當然消滅。

           (3)可否延長不同:消滅時效得因中斷或不完成而延長;除斥期間為不變期間不因任何原因而延長

           (4)是否頇當事人援用不同:消滅時效完成後,非經當事人援用,法院不得作為裁判資料;除斥 期間屆滿,縱當事人不為援用,

                法院乃應依職權作為裁判資料(亦即不用債務人提出即成立)
           (5)效力不同:消滅時效完成,債務人取得抗辯權,得拒絕給付,債權人之權利並未消滅;除斥 期間屆滿則形成權消滅,生失權

                效果

           (6)利益可否拋棄不同:消滅時效完成後,其利益可以拋棄;除斥期間經過後,其利益不許拋棄

           (7)起算點不同: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以不行為為目的之請求權,自行為時起算§ 128;除斥期間則自權利成立時起

               算,例如暴利行為的撤銷應自法律行為時起算§74

 

       (二) 甲有一筆登記在其名下之 A 地及一棟未辦理保存登記之 B 屋,於民國 92 年 5 月 l 日被 乙擅自占用,甲直到 107 年 10 月 25

              日始向乙請求返還,乙抗辯甲 之請求權已罹於時效 而消滅,其抗辯是否有理由。

              依題意乙之抗辯針對 A 地之部分為無理由;B 屋之部分為有理 由,分別說明如下: 

              物上請求權乃物權為他人所侵害時之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妨害除去請求權、妨害防止請求權 (民法第七百六十七條參照)。依

              司法院大法官 107 號解釋,已登記不動產所有人的物上請求 權不罹於消滅時效。此外,未登記不動產、動產所有人的物上請求

              權、占有人的物上請求權, 則乃應適用民法消滅時效的規定。

           1.關於已登記之 A 地部分:為了貫徹不動產登記之功能,依大法官之解釋均認為已登記不動產之 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並無民法第 

              125 條消滅時效適用,故於本題中,乙主張時效抗辯應無理由, 甲仍得要求乙返還 A 地。 

           2.關於未登記 B 屋部分:由於大法官之號解釋係針對已登記不動產之物上請求權所做之司法解 釋,若未登記不動產之物上請求

              權,則應依民法第 125 條規定消滅時效為 15 年,本題自民 國 92 年 5 月 1 日占有 B 屋至 107 年 10 月 25 日方請求乙返還,

              業已罹於時效,故乙主 張時效抗辯應有理由,乙得拒絕返還甲 B 屋之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