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2024年8月17日 週六 上午10:34
內政部統計至 2024 年第一季人口數,全台 65 歲以上人口高達 415.8 萬人,已占總人口的 17.8%,國發會推估至 2025 年,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比率即將超越 20%;2023 年住宅資料統計顯示全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獨自居住之總住宅戶數達 69.5 萬宅,其中多數為一名老人獨居,約為 52.9 萬宅,相較於 2012 年之 36.62 萬宅,10 年間漲幅逾九成,獨居養老宅的趨勢已如海嘯襲來。
目前衛福部提供 2024 年之老人長期照護、安養機構,公立及私立總數有 1,057 所,其可供入住人數為 60,053 人,若假設長期照護住宅均由前述獨居老人入住,將產生 88% 老年人口未受社工及醫療人員照護而獨自在家生活狀況,顯現供給量不足,銀髮照護課題急須關注與解決。
檢視我國目前針對高齡住宅政策,於 2021 年在《建築技術規則》增設老人住宅專章,著重規範硬體空間的規劃準則。《老人福利法》與《長期照顧服務法》亦修正規定地方政府應針對老人需求,提供居家式、社區式或機構式服務。此外,政府也鼓勵保險業積極參與養老地產領域。
如金管會從 2019 年起,降低保險業投資養老地產的要求報酬率門檻,投資長照產業所需之不動產,或投資供出租的高齡住宅,年化收益率只要「基準利率」(目前為 1.725%),無須再加計 5 碼(1.25%),刺激力道相當強勁。同時,今年國科會宣布啟動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在 2024 至 2027 年將投入新台幣 95 億元,目標為 2025 年健康福祉產業產值突破 3000 億元,積極推動養老地產發展。
KPMG 畢馬威不動產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文正表示,各種選擇,補強不足,是需要審視和評估的方向。台灣養老房地產隨著時代變遷,已經從單一以醫療照護為主的機構,轉型為服務導向的「渡假式養生村」,或是價格合理的「老人公寓」,還有創新的「青銀共居宅」和政府推動的「社會住宅」,都是目前台灣養老居住的新選擇。但每個選擇也都有其優劣之處,例如社宅雖提供 65 歲以上老人取得優先權,但因租期最長只能到 12 年,使得高齡者面臨換約的困難,建議政府和民間機構應整合資源,共商解決之道。
另外,在資產活化的趨勢下,近年也有業者將舊有的旅館改造成高齡友善的出租宅,像是位於台北捷運中山站和台北車站的「幸福久久窩」,利用原有的旅館改建,降低土地開發建設的成本,進而大幅下調租金,同時引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建置的智慧醫療裝置,透過「遠距健康管理」的方式,打造在地化且平價的養老宅,也是後續值得關注的養老房地產新星。
至於國營的台糖公司也看準銀髮住宅的商機,在台南建立「崇賢銀髮宅」,該案已於 2023 年 12 月竣工,由專業團隊負責經營,目前預計月租金在 2 至 3 萬元之間,設備含有合院中庭、多功能活動空間、體適能室、茶水交誼廳、保健中心和長青教室等多功能共享空間。下表為台灣銀髮住宅類型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