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困擾老年退休族的不只是「博愛座」爭議,更得想著如何安度餘生、又能擁抱兒女圍繞,生前財產規劃是一門大學問。本期好宅報報找出多個退休族案例,分享財產分配經驗、避開房產詐騙,甚至與肖貪子女「交手」的故事,讓你有所防備,不致成為悲慘的「下流老人」。
【文/Angela】國人平均壽命為81.3歲,距離退休年齡65歲尚有超過15年,你的退休金是否足夠支撐退休生活呢?有越來越多長輩不願成為孩子的負擔,當退休金花完後,房子成為手邊最有價資產,為維持基本生活開銷或品質,不得不將不動產變現,以目前現有的以房養老、留房養老與賣房養老3種方案,資深地政士認為以房養老實務上最常見,也能讓自己免淪為下流老人。
台灣明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超過65歲,面對這人口老化風暴,隨之而來的稅收減少、年金給付增高,讓外界擔憂恐壓垮台灣財政,也迫使老人們在退休財務規劃上必須自立自強。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22年自有住宅比例達84.6%,成為許多人在規劃退休財務的最後武器,力求精打細算將不動產價值達到最大化。
地政士楊佩佩表示,以房養老也就是向銀行申請「逆向抵押貸款」,限於年齡60歲以上銀髮族適用,也就是屋主將房子抵押給銀行,由銀行依照房屋鑑價與貸款期限,扣除利息後,提撥一次或按月提供費用給屋主,好處是屋主雖然將房屋抵押給銀行,但仍保有住在房屋內的權利,可在老家安度晚年。
「我今年53歲,將來也要用逆向抵押貸款,幫自己爭取養老金。」楊佩佩表示,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很多三明治青壯年根本無力侍奉父母,加上醫療越來越進步,國健署統計,高齡失能、臥床的不健康生存年數逐年拉長,恐達8年以上,光看護費每個月就要4萬元,再加上醫藥費恐非一般受薪階級可負擔,若老人存款又不足,唯一能快速變現的就是不動產,也是最聰明、對大家都好的做法。
楊佩佩提醒,銀行在施做時,會採較嚴格的審核方式,一般都會區房屋最高可貸7成,若是鄉下或郊區可能最高只到5~6成,且根據金管會統計,過去3以房養老貸款平均金額僅570萬元,若以貸款30年估算,每月扣除利息平均只能拿到1.3萬元養老金,是否足夠日常開銷需審慎評估,另現行貸款年限最長30年,可領到95歲,若合約到期貸款人仍在世,可能出現還不出貸款、房屋遭到法拍窘境。
相較之下,留房養老則適用於多屋族,屋主可挑選價值較高物件作為留房養老標的,也等於是一種安養信託,可成立信託帳戶,委託銀行包租代管,又被稱為以租養老。楊佩佩分析,此方案的最大好處是,一旦屋主走後,房子所有權不會被銀行收走,子女仍可繼承。
隨著安養觀念越來越開放,不少人規劃退休後入住養老村,搭配使用留房養老,直接請銀行將每月包租代管費用匯給安養機構。楊佩佩表示,若想用此方案換租更適合養老房屋者,必須評估高齡者在租屋市場的被接受度,畢竟現行租屋市場對老人不算友善,不少房東擔心租給獨居長輩一不小心就會變事故屋,造成房屋價值減損,直接列為拒租對象。
賣房養老是三者中最直觀方案,楊佩佩表示,不少選擇賣房養老方案的長輩都是孩子早就離家,長年過著獨居生活,「當老到不能自己照顧自己時,必須離鄉依附小孩,只好忍痛把老家賣了,帶著賣屋金當作自籌養老金,才不會給孩子造成負擔。」以台東為例,很多80歲以上老人賣屋,到台北投靠小孩養老,反觀都會區的老人因房屋較有價值,會選擇出租,不輕易出售。